【非常教師】年青教書有火卻感化邊緣學生 退休創藝術教育法:讓學生關心社會
發布時間: 2022/12/21 19:30
最後更新: 2022/12/21 21:31
這位退休老師楊秀卓好特別,年輕時一身藝術家模樣,但卻是讀會計出身;教藝術不是想學生做藝術家,而是想他們認識自己、認識世界。近日出書,封面不是自己的藝術作品,而是他學生超水準的作品。或許正如他所說:「學校不是職業訓練機構,藝術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,我希望透過藝術,讓學生對自己、社會及世界關注。」
楊秀卓獨特的藝術教育法,或許與他年輕時的經歷有關。話說他小時候多病痛,經常出入醫院,見公公婆婆排街症,老人家成身插喉,早已留下深刻印象。十多歲一次入醫院,鄰床是一位患有肝病的阿伯。「他的肚脹到好似孕婦咁,成晚叫痛說好辛苦,我也瞓唔到,因此我對肉體的痛苦感受很深。」
初出來社會工作,在跨國煙草公司做會計,經常要去韓、泰、菲等鄰近國家核數。眼見工人一天工作12小時,為了生計付出很大的健康代價。
我們很幸福,有煙食,有咖啡飲,有靚衫著;但我們的幸福是建基於別人的苦難身上,我是後來這樣教學生的。我會將紀錄片給學生看,讓他們知道工人經常要重覆一個程序,甚至一天只可去兩、三次廁所,過著非人生活。因為這年代的青年不識工廠,只識商場。
在煙草公司工作了16年,雖然薪高糧準,但對楊秀卓來說已到了極限,怕再做精神崩潰,便決心辭工去流浪,擴闊自己的藝術視野。回港後,95年他開始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任教藝術。「當年學校Band 5也不是,是Bottom 10,幸好校長的努力,現在已是Band 2。」
議題教學法反思社會問題
他以議題教學法(Theme-based Learning Method)教學生藝術,希望學生認識世界的問題,如貧富懸殊、全球暖化、居住環境等。最近出版的新書——《帶個腦返學:藝術與生活的學習之旅》,就是結集了他18年來的教書經歷、方法、實踐等等,分為9個議題,包括城市、食物危機、生態、工人等等。
這些年來,不少學生都受其影響。「我在學校有講全球暖化,會給他們看書又會播紀錄片,有個學生深受啟發,原來人類做了那麼多東西破壞地球生態,於是後來她去了芬蘭讀Master,是藝術與環境的科目。畢業後,現時是全職藝術家,希望用藝術介入社區,凝聚力量,大家一起關心環境生態。」
中學生作品超水準
不要小覷這些中學生,在楊老師的影響下,許多作品都有出色的水準,而今次的新書,就集合了中一至中六學生數百件的藝術作品。「有個學生很喜歡寵物,有養倉鼠及蜥蜴。她很欣賞羅非魚愛惜自己的子女,會將受精卵含在口腔裏孵化,直至幼魚具有生存能力,便會張開嘴巴,讓牠們離開。」
於是這位中六學生就模仿羅非魚,將魚含在口中,並浸在浴缸的水中閉氣30秒,然後慢慢將魚吐出來。但第一次4條魚一齊衝出來,第二、三次效果都不佳,最後終於用舌頭迫出,可以逐條逐條游出來。她作這個行為藝術,目的是希望人類像羅非魚般愛錫及保護動物,不要再有虐待貓狗的事情出現。「她的作品好有創意、膽識,超乎中學生水準,很成熟兼震撼,因此我將它放在書的封面。」
接納學生是教育的第一步
楊老師不單以藝術作為全人教育,他也希望以接納學生作為教育的開始。「我最初教書有好多火,會私人出錢請幾個學生去睇戲、看話劇、聽音樂會。這些學生有些真是有黑社會背景,有些只是柴娃娃跟大佬。他們食煙爆粗,我從來不stop,因為穿便服出來,便是我的朋友,我不會stop朋友爆粗食煙。」他覺得要學生改變,第一步就是接納他們,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說這不對那不對。
「又有一次,有個中二學生面青口唇白上堂,成朝都睡覺,因為他信任我,告訴我他high冰,無回家。雖然事態嚴重,但我沒有帶他見社工、見訓導主任,因為來來去去都是見家長、罵他。我會和他說,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黑社會你玩唔玩得起先?」楊老師深信因為他體諒學生怎樣成長,因此學生信任他,就可以開始做教育。
他知道這學生喜歡打鼓,唱歌亦不錯,於是他帶學生去看黃秋生的音樂會,當年黃秋生還未是大明星,夾Band會爆粗,學生看得很興奮。「我們回家途中,講音樂、講學樂器,我還鼓勵他:『你咁叻,繼續打鼓啦!』那時已經十一點幾,我在火車站將學生交返給他母親,我還記得她眼濕濕,眼神充滿感激,因為未見過有老師錫他的仔,因為見老師總是投訴、責罵他的仔。」
這學生讀到中二就輟學,10年後楊老師在街上遇見他,他已成為髮型師,沒有加入黑社會,而且還有打鼓,開心健康。「不是讀書材料,其實未來的路也有很多,不一定要入大學才成。能夠找到自己在社會的位置,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,又能夠養活自己及家人,也是一種幸福。」
楊老師一直覺得身教重於言教,這是他的格言,經常提醒自己,不要以為自己是聖人。「站在學生的位置想,他變成這樣,背後成長一定有原因,換轉是我可能也會這樣。多點體諒及接納,在教育上其實很重要。」
記者:何小雲